当前位置: 首页 > 陈舒舒2023 > 本市信息 > “聚焦数形思维,赋能高效课堂” ——记陈舒舒“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3次活动

“聚焦数形思维,赋能高效课堂” ——记陈舒舒“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3次活动

浏览量:154|发表日期:2025-03-24|来自:

为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温州市陈舒舒“名师送教”工作室于2025年3月14日至3月15日在泰顺县明德实验小学开展了以“聚焦数形思维,赋能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上午的第一节课由文祥小学的曾淑珍老师带来的《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曾老师以“抽牌组数”游戏导入,引导学生聚焦十位与个位的核心作用。当学生抽到数字牌“4”和“9”时,曾老师追问:“无论个位抽到9,也才9个一,能比过十位上的1个十吗?”学生通过计数器操作,发现40>39的本质是“十位4个十>3个十”,进而总结比较法则。针对难点“十位相同如何比”,曾老师借助小棒图对比“37 VS 11”,学生发现:“十位相同,个位差6个一,所以37更大。”课堂层层递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比分析,自主归纳出“先比十位,十位同则比个位”的规律,数感与推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节课由三魁镇小的吴旭美老师执教《平移》。吴老师以动态视频《会移动的房子》激发兴趣,抛出关键问题:“平移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位置变,大小、形状、方向不变”的结论。在探究“平移距离”时,学生产生分歧:如何数清房子平移9格?吴老师引导学生聚焦对应点,如屋顶A点平移至A’点,发现“所有对应点平移方向与距离一致”。学生通过方格纸实践,总结出“找关键点→标对应点→连轮廓”的作图策略。课堂尾声,吴老师借助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斜向平移,埋下伏笔:“平移的奥秘不止于此,未来我们继续探索!”

接着由泰顺县实验小学的彭尚恩老师带来主题发言《积累经验 发展量感——“欢乐购物街”教学思考》。彭老师通过“与《2011年版课标中的‘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应该有什么不同》”,“主题活动目标及各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哪些活动?使学生获得什么样的体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反思与交流活动?”等多项让我们感知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下午的第一节课由明德学校的杨振怡老师为我们带来《轴对称图形》(二下),杨老师以生活实例(雪花、剪纸)切入,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概念。针对争议点“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折纸验证发现:无论如何对折都无法完全重合。课堂高潮出现在“创造轴对称图形”环节。学生两人一组,利用学具拼贴图形,并上台展示折痕(对称轴)。当一名学生展示“两个分离图形间的对称轴”时,杨老师及时引导:“对称轴属于一个图形本身,而非两个图形之间。”学生在思辨中深化了对“完全重合”本质的理解。

下午第二节课由温州市临江小学的钱奕如老师带来《轴对称》(四下)一课,本节课围绕“轴对称图形”展开,设计精巧,层次分明。教师以生活情境导入,通过辨析平行四边形是否轴对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借助任务单引导学生在“描点—对比—验证”中逐层剖析对应点“距离相等、连线垂直”的核心特征,巧妙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将直观操作升华为理性认知。画图活动中,学生通过找关键点、数格子等实践,强化空间观念;自主设计对称轴创作图案,体会数学的多样性与创造性。课堂注重生成性资源利用(如平行四边形错例),在质疑思辨中深化思维。

随后由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沈正会老师为我们进行点评交流,沈老师对今天的四节课进行点评,“四节课紧扣核心素养,以结构化教学设计实现思维进阶。曾淑珍老师立足数位本质,通过直观操作打通‘数的大小比较’逻辑链;吴旭美老师以‘对应点’建模平移运动,培养学生空间推理能力;杨振怡老师通过争议辨析重构轴对称概念,彰显批判性思维;钱奕如老师的《轴对称》则通过任务驱动,从‘特征发现’到‘动态作图’,实现数学本质的深度内化。课堂凸显学生主体性,以问题导学、工具撬学、思辨促学,展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智慧。建议进一步探索跨课时知识联结,强化高阶思维培养,让数学学习更具生长力。”

3月15日上午,由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沈正会老师作《“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思考与设计》专题讲座。沈特首先结合本领域教学课例对比解读“简单”与“简约”的区别;然后通过丰富的课例,指导老师们要“简约课堂:环节、活动、素材、问题等简约而不简单”,以简约求丰厚,以简明的环节、问题、语言、素材引发孩子真正的思考,先学后教、少学多教,教学设计要拾级而上,任务由浅入深,使学生获得丰厚的思维、情感、文化和智慧。生动真实的课例与讲解,深入浅出的剖析与建议,每位老师都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