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陈芝飞 > 本市信息 > 高考真题研讨---记陈芝飞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2次活动通讯

高考真题研讨---记陈芝飞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2次活动通讯

浏览量:336|发表日期:2023-07-05|来自:

陈芝飞名师工作站通讯稿

                           ——苍南灵溪中学站

2023年6月27日,陈芝飞名师工作室永嘉站的成员汇集到苍南县灵溪中学,参加主题2023高考真题研讨会,这也是工作室的最后一次活动。此次活动中,几位老师就高考真题进行的自己的解读,还有高考阅卷的老师分享了阅卷心得。最后,陈芝飞老师和戴海林老师也就新高考的试题和教学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第一部分:高考真题探秘

lADPJwKt4nCOMFrNBZLNCtI_2770_1426首先,由灵溪中学的姜青青老师讲述了自己对2023年高考真题中爪型三角形模型的一些思考。她介绍了爪型三角形的特征、通性、通法,例如构造直角三角形、多次使用正余弦定理、向量法、面积法等,以及爪型三角形问题中考查的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另外,姜老师还提到了此问题所涉及到的二级结论,像是中线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垂线定理、射影定理、斯特瓦尔特定理、张角定理、托勒密定理等等,在教学中都可以渗透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定理的使用方法。

接下来分别由苍南中学的张鸿老师、灵溪中学的杨杨老师、平阳中学的周丽妮老师阐述了《关于概率统计压轴题的相关讨论》、《浅析新高考1卷19题》、《对高考22题的一点思考》,他们从解题策略到教材分析以及试题的演变和拓展方面讲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二部分:高考阅卷解密

此环节是有两位今年参加浙江省高考阅卷的老师进行的分享。灵溪中学的韦金利今年的阅卷任务是20题数列。她完整的讲解了本题在今年阅卷中浙江省给出了阅卷标准及解读,让我们明晰了高考改卷的方式方法。此外她也提出了自己对典型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例如学生经常出现数列公式记忆错误,或是计算错误,失分原因多为计算能力较弱或者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此外,逻辑推理能力也十分欠缺,缺乏特殊化思想,导致第二小问失分严重。

另外一位老师是来自苍南县宜山高中的郑和赏老师,他分享的是2023年高考数学最后一题的阅卷心得。此题是一道解析几何题,高考此题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仅要正确表示平面几何中的点、线、曲线,还要学会确定主元,用简答的参数建立关系,以及借助其他数学工具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除了分享阅卷心得,两位老师都提到了关于新高考的一些特点,例如:反常规、反套路;每种题型考查的位置和难度都是变化的,所以复习时对于每一块知识,至少要达到中档题的水平;同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每一个模块的常规思路方法,不过度迷恋技巧,重视通性通法;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不要忽视最后一步求值的计算。

第三部分:专家点拨

首先由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陈芝飞老师做了关于《2023年新高考卷真题赏析》的专题讲座。他从真题再现、评价赏析、解法赏析以及教学启示四个方面谈了自己对于今年高考数学命题的想法。

他指出:全国1卷今年的高考命题是似曾相识、平稳过渡。因为浙江省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今年是回归全国卷的第一年,重新开启了数学高考全国卷模式,所以本次数学高考对浙江省来说意义深远。今年的数学高考试题叙述简洁凸显本质、注重运算和情境探究,与近几年浙江卷的特点比较接近,让浙江师生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其次是创新情境、强化综合。试题紧密联系学科核心知识与生活实际,设计了“新能源汽车”、“课程选修”等相关的真实问题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考查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数学本质的综合能力。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容器容物”情境融合“球的接切”、“截面变化”等内容的设计,进一步“深化基础、关联结构、考查素养”,实现“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考查目的。另外,还有深化基础、素养导向。试卷立足基础,分散分层全面考查必备知识。如三角函数的考查点包括:图像与性质、三角恒等变形、解三角形、学科综合情境中的三角求值;数列的考查点包括: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实际生活情境中的递推数列;函数考查点包括:复合函数、抽象函数、函数建模应用、导数与函数性质、学科综合情境中的函数导数应用等。

2023年高考数学新课标1卷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情境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考查点灵活多变、问题探究点不落俗套,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减少死记硬背、摒弃机械刷题的题海战术、真正推进教学转型,提升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体现了高考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

最后由瑞安中学的特级教师戴海林老师给大家做了基于《高考试题的反思与升华》的专题讲座。他提出问题:面对高考试题,我们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高考试题主要是数学教材中的题、历年高考试题以及国内竞赛试题的改编题和具有高等数学知识背景的创新题,是数学知识内在规律的科学的、具体的体现。每一道高考试题都有着明确的考查目标,蕴涵数学本质和丰富的数学背景,通过研究高考试题,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其中的命题风格和规律,探寻试题之间的联系,消化并吸收其中的精华,内化升华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从而指导我们的教学。

lADPJxDj3QTefjTNCSrNDQ8_3343_2346新高考数学全国卷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转变,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强调真实情境、素养导向。要深刻领悟新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的命题特点,洞悉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和新高考的命题趋势,挖掘高考试题的深刻内涵,从而正确把握高中数学学习重点、难点和热点。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建立个人资料库,这样才能够厚积薄发。戴老师指出:中学顺序额教师能够做的最简单的研究工作,就是分析他们在数学教学中积累的素材,也就是要积极的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实践+反思=成长,“经验之中由规律”。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